安庆教育网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_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_近代史时间轴_中学历史知识点总结网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_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_近代史时间轴_中学历史知识点总结网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分界编辑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历史编辑步入近代"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殖民主义者大量地向中国推销鸦片。鸦片贸易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1]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第一次鸦片战争(2张)州,并严肃表示禁烟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2]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月3日至6月25日),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在虎门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开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英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另外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明;开新式学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等。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现。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4]双半社会的形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4]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1860)初,英法两国分别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舰队前往中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六月(7月),英法联军抵大沽口外。咸丰帝带领一批官员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清廷经营了150多年的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之后,又被放火烧毁。大火焚烧了三天,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成了一堆堆败瓦颓垣。参与焚掠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C.G.Gordon)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5]"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又遭到进一步劫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从中国攫得了大量权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压力,操纵、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大批商埠的增开,从东南沿海一直扩大到沿海七省和长江中游,又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更为深入。外国侵略者还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更从财政上加强控制清廷,从而便于扩大其政治影响。中国的主权丧失更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俄国一直对中国抱有领土野心。鸦片战争后,它就不断加紧武装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即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前半个月,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逼迫奕䜣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占了去,还为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咸丰十一年五月(1861年6月),中俄双方签订了《勘分东界约记》。这次勘界,实际上仅勘分了兴凯湖以南的陆界,并没有勘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水界。从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起,清廷勘界大臣明谊和俄国全权代表巴布科夫、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西北边界的谈判。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清朝设在境内城镇附近的常住卡伦指为分界标志,把中国的内湖斋桑泊和特穆尔图淖尔(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指为界湖。随后,俄国出兵强占这一地区,制造既成事实。到同治三年九月(1864年10月),中俄双方才在塔城重开谈判。清廷屈于俄国的武力威胁,令明谊让步,接受俄方议单。九月初七日(10月7日),明谊与巴布科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起至浩罕边境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勘界条约,侵占了中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6]" 清朝政局变动由于《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清廷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清廷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关税及建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弹药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宜。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其子载淳继位。载淳年幼,遗诏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载淳的生母那拉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力图取得最高统治权力的人物。但她的野心遭到载垣等人的阻挠。她与慈安太后密谋铲除载垣等赞襄政务王大臣,并与外国侵略者所支持的奕訢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7]慈禧、慈安太后以贾祯等人的奏请为由,接连发出四道上谕,解除赞襄政务王大臣任,派奕訢等会议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宜,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十月初一日(11月3日),又接连发出上谕,授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户部左侍郎文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随后,慈禧太后等迅速捕杀了载垣、端华、肃顺,其余五大臣革职治罪,将载垣等人拟定的皇帝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慈禧太后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这便是"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为辛酉年),或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7]" 洋务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终于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来强大自己。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之后又因财政亏损打出了"求富"的旗号。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清军收复新疆1864年新疆内乱。1867年,阿古柏率兵攻入乌鲁木齐,建立中亚浩罕国。1871年﹐俄国悍然出兵侵占伊犁。第二年便派出以考尔巴斯为首的使团来喀什噶尔﹐同阿古柏签订了《俄国和喀什葛尔条约》阿古柏取得了俄国政府对其政权的承认与支持﹔俄国在阿古柏占领下的中国新疆地区攫得大量侵略权益。1875年,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1877年,清军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新疆天山南北的全部领土。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朝鲜王室发生内乱,日本借口趁机出兵,战火从平壤延烧中国边境。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与日海军激战,北洋水师战败。李鸿章下令不许出海,坐守山东威海卫。日军分两路,一面侵占旅顺、大连,一边攻打威海卫,不久,大连、旅顺相继沦陷。在辽东大战中,日军在旅顺进行疯狂大屠杀,历史称(旅顺大屠杀),杀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仅剩36人,据说还是为了叫他们掩埋尸体才留下来的。最后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8]" 辛丑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共赔偿4.5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兴起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9]北洋军阀的统治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国民革命的发展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国共双方开始第一次合作,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先后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旧军阀,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共之间、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之间矛盾日益激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同年7月15日,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史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领导了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战争(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Warofaggressionagainst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一、知识点理解1.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致之处--反封建;"新"主要是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2.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派与保竽派的论战)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反对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逆流。3.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4.陈独秀提倡的文学革命与胡适最大的不同点是主张从文学的内容进行革命5.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目的是使新思想能在北大传播;"兼容并包"目的是鼓励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6.新文化运动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缺点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还有一个不足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原因是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世界的发展,"新"指--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9.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0.民主科学口号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是陈独秀提出的。11.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第二节五四运动一、知识点理解1.五四运动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它具有(比辛亥革命)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原因--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口号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工人阶级的斗争。5.性质--工人、学生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彻底性"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根本原因--工人的斗争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主力:人民群众;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同点:由资本主义领导、由无产主义领导;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同盟军):孤军奋战、工农联盟;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结果:失败、成功;(世界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知识点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一)条件:1.中共从二七惨案教训中认识到要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共产党和他合作3.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二)方针:--中共"三大"(广州)1923年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形式:<国民>党内合作);保持政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党领导)上的独立性;将国民党改组为工、农、民资、小资联盟的政党(24-26年的国民党即属此性质)三、合作实现(一)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1.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2.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提出:大会宣言<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成为合作基础。)3.理解:新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与中共革命纲领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共还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4.意义:标志国共合作实现;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大革命开始。(二)军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一、冯玉祥北京政变1924年囚曹锟,推翻直系--进步兵变;军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三、五卅运动1925年反帝爱国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群众基础直接起因:五卅惨案性质:中共领导、工人为主力反帝爱国运动。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表现。影响最大--省港大罢工特点:世界罢工史上最长。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奠定基础主要消灭陈炯明势力一、北伐军胜利进军(一)背景:1.可能性:(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政治基础;(2)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建立-军事基础;(3)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基地;(4)五卅运动兴起-群众基础。2.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进攻革命(直接原因:帝国主义支持;根本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打击)(二)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三)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四)经过:两湖战场--吴佩孚江西战场--孙传芳(另有福建、浙江战场)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五)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合作,方针正确2.工农群众大力支持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一)工人运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二)农民运动:湖南最为迅猛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期间,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进制目的:维护利益人民反帝斗争最大成果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第五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一、原因:(一)客观:1.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镇压中国革命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江浙财阀、上海流氓头子支持加蒋掌握实权)(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革命局部失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武汉--大革命完全失败(二)主观:1.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为放弃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3.共产国际虽然在此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指导二、功绩:(一)(最大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二)(重要作用)1.宣传纲领,扩大影响2.掌握部分武装3.群众受到革命洗礼三、教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几种观点两个过程论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三次革命高潮说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两种趋向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一些学者把这种提法概括为"三个阶梯说"。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两个任务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称之为"两个任务论"。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一文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1927年的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自成一家之说。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者以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和华中师大的章开沅教授为代表,开始参与现代化研究,他们在介绍、评论国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作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学界同仁的首肯和响应。许多学者跟着提出了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视角"和"现代化主线"等论,均可称为"现代化论"。笔者认为,"两个过程论"与"三次革命高潮说"侧重从阶级斗争和民族运动的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一内容较为单一,它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或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基本线索,很难说它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两种趋向论"与"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侧重从社会性质的演变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运动(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因为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是极其有限,很难说资本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刻影响和主导着中国近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构成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果把1840年-1949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区间,"趋向论"和"阶梯说"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而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较为科学合理,更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而"新陈代谢论"和"两个任务论",均可以看作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现代化论"的解读。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_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_近代史时间轴_中学历史知识点总结网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宜城教育资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邮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