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教育网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含试卷分析答题技巧(打包18套)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含试卷分析答题技巧(打包18套)寒假作业(三)一、单选题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2.公元前213年,某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实行郡国并存B.实行郡县制C.实行分封制D.主张中央集权3.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4.据记载,战国前期各诸侯国国君庙号为某公,而到战国中后期,庙号就开始为"某王"了,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得到完善B.诸侯国的地位得到提高C.分封制进一步瓦解D.王权专制得到加强5.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6.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7.《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8.法官断案: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案例陈述: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了个妻子(正妻),婚后生了大女儿,随后他又娶了个妻子,先后生了大儿子、二儿子;几年后,他的正妻又生了个三儿子。不久这个诸侯因病去世,那么,由谁来继承诸侯呢?A.大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9.唐朝时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正确程序应是A.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10.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D.士族制度崩溃11.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C.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1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1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了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14.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15."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基础D.使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16.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战斗"应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D.东北战役17.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华中第十一军相呼应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日军改变计划的原因是A.世界战局变动的影响B.日军进攻重点的改变C.日军侵华准备不充分D.敌后战场力量的牵制18.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洪武实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6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10分)22、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材料二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材料三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10分)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寒假作业答案(三)1.A试题分析:考点:据材料"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他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故A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不可能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中央权力重心应当在皇帝,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是本质特征,故D项错误。2.C【详解】根据题干"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可知这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而不是赞成郡县制,C项正确,排除AB项。主张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不符,排除D项。3.A【详解】从两幅图片中不难得出图1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国林立的社会局面,图2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图1到图2反映了由分封走向郡县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也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所以答案选A;B项出现在元朝,C项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的过程中土地所有制由公有制走向私有制,D项分封制走向郡县制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CD三项说法错误。4.C【详解】根据材料"战国中后期",庙号为某公到为"某王"的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分封制的逐渐破坏,进一步瓦解,C项正确;材料表明宗法制应该逐渐瓦解,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诸侯国的地位提高,排除B项;王权应该在衰弱,故D项错误。5.C试题分析:由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得知,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先代贵族不是主体,故A项错误;皇权的出现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说明商朝灭亡之前,国王与诸侯的关系比较松散,"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西周通过血缘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6.B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这说明中原文化已传播到了其他地区,故选B项,不选A项。把中原文化复制的其他地区和诸侯国,并不必然导致这些地区丧失政治文化的独立性,故CD两项说法错误,不选CD两项。7.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元子(大宗)哉"可知是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B正确,排除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而分封制是层层分封,后期并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排除C;郡县制的设立才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排除D。所以选B8.D嫡长子就是王(或诸侯)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便妾生的儿子年龄大,也不是嫡长子,不具备王位继承权,所以,本题的三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负责具体分工执行。其中负责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是工部,因此本题选C。10.B【详解】三省六部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地位,是隋唐时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故选B;三省六部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制度,中央机构的决策并非民主化,排除A;三省六部制不能保证官员的贤能,排除C;士族制度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士族制度走向崩溃,排除D。11.A试题分析: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合,国共两党的矛盾只能缓和,不可能化解。此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所以C项错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战,并不断的制造反共摩擦,所以此时的中共不只是要团结国民党抗日,同时也要与其斗争,以维护统一战线,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项。12.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观点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目标进入政治近代化阶段(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A、B、D项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就有体现,故选C项。13.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天朝田亩制度》,A项内容不是"社会革命"的表现;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可见太平军实施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政策B项正确;"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该制度是战争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14.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参加的战争,中华民族在危机中诞生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民众的全面动员,都是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因此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C项正确。A、B和D说法均不符合历史上史实。15.B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指的是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正式转交给日本。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A项指的是辛亥革命;C项与五四运动不符合;D项指的是抗日战争。16.B【详解】根据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940年"地点"华北可以知道八路军开展的",以及"较大胜利的胜利"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时间及内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17.D18.A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黄河北岸转移到长江北岸,作战双方是国民党军队与中共军队,可以判断出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具体来讲此时已经到了战略反攻阶段,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间不准确;C选项错误,这是三大战役的结果;D选项错误,这是最后的决战阶段。19.C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依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故选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0.A21、(1)制约:皇权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3)作用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22、(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自强运动"初期主要表现:洋务运动。新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实:戊戌变法:提倡学习君主立宪制;清廷"预备立宪":颁布宪法,设内阁,仿行宪政。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3)体现: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明:民主政治要注重民生和符合国情(或者既要从历史传统中继承合理的成分,也要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部分)。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含试卷分析答题技巧(打包18套)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宜城教育资源网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站长:此地宜城 邮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